团结的向上氛围,欲效春秋战国诸侯之不义,僭越窃取天子威仪。这是什么?这是大不敬,礼崩乐坏,让国家分裂的隐患和毒瘤。”
孙乾眨了眨眼,等确定朱孟非的义正言辞全部说完,便抬步走到一旁。卞秉不在,他于是代替着拿起秘书案上的纸笔,将刚刚朱孟非的发言一字不差地全部记下。
“要让老师看到,又得对你大加赞赏了。对我等郑学门下,也再没有别的更好的话语能为我们的底气了。”
仔细地将纸折好收入怀中,孙乾打算着等下先把这记录当做信件寄回北海给郑玄,哄哄老师高兴。郑玄最喜欢他们这些学生鼓吹类似这样的言论了。
“我见到刘太守以后,该然后应对?”收拾好了东西,孙乾回到堂前,也是坐到了朱孟非面前。
昂头望着屋顶沉吟一番,朱孟非开口说道:“南山隔离营里现在有多少人?”
“初步统计,隔离营如今收容大约有两千六百余人。”
“全是青壮?”
“自也有些年老的。不管是海上管事的,还是引航的,年纪大的总是比年轻人更有经验,也就更加可靠。”
“那就撇除那些老的,能招募多少兵马?六百可否?”
“嗯应是可以。”
“那就招兵。”大手一挥,朱孟非状若豪爽地说道:“公佑你去放出风声,就说刘太守已探明城中叛军虚实,我等将鼎力支持,提供一应军需器械,只等兵马齐备,刘太守便能提兵收复郡城。然后你再去说服刘太守,领六百兵马驻守南山,与港区互为犄角。等他日击退叛军,他刘太守便是身先士卒,不避艰险,亲临一线,抵近指挥大军作战的名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