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草原奴隶制文化产生了一些自卑和不认同。
\n
而青年又是最有朝气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又最敢拼敢干的。
\n
于是在北帝朝中,日益有一股声音,要求北帝最好仿照汉人的制度,改良本朝的官员制度,甚至还有更激进的,想为本朝贵族改汉姓,重分等级,立世家门阀。
\n
对这些声音,北帝既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一直态度模糊,置身事外,不过北帝也确实一直不怎么理朝政,每三日上一次朝,他都嫌麻烦了,所以群臣也不觉得北帝是故意的。
\n
如果说北帝态度模糊,那朝廷中的老一辈胡人贵族们那就是剧烈反对了,正好提出这些政见的人基本都是这群老一辈胡贵家里的后生,于是等到下朝后,这群小青年就各个屁.股遭了殃。
\n
可长辈教训归教训,管得了身你管不了心,小青年叛逆的精神一上来,长辈们越反对,青年官员们越觉得自己做得对。
\n
他们还无师自通地知道给自己找靠山。
\n
北帝朝廷里的势力泾渭分明地分成两方,一方当然就是执掌军权,拱卫京城的大司马席献,另一方则是辅佐北帝政事的太傅洗女了。
\n
席献平日在政事上插手较少,如非大事基本不表态,和洗太傅处于王不见王的状态,像这种该不该改汉制改汉姓,改多少之类的事,他就不会插手。
\n
而洗女作为南方来的汉人,在这件事上简直是这群青年官员的天然庇护者,所以这群青年在长辈那里遭受了暴揍之后,就一致跑到洗女这里求庇护了。
\n
洗女便出面,将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先说青年们办事太激进太极端,怎么能忤逆长辈呢,不像话,接着再说长辈们对年轻人的态度也太粗暴了,你就是不赞同,也应该讲道理嘛,以理服人,不把他们说服了,他们不是还得暗地里偷着和你们对着干吗?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