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一所大学寄托了王怀英深厚的希望,它将是撬动岭南,撬动大齐科学的一个启蒙点。或许十年或许百年,她希望这个地方能有一天成为科技的前沿。
\n
回想自己那个时代,因为科学技术落后而挨打的事情数不胜数。为了这里的百姓不在经受这样的痛苦,王怀玉无论砸多少钱都一定要把这个大学办成。
\n
医学,化工,物理,农业是最先进驻的几个学科,这些学科的老师大都是从大齐官僚系统中拉来的。尤其是医学,一大半以上是来自太医院。
\n
工作是由道家和农家组成,他们两个之间相互促进,在对世间万物的研究组合中,产生了奇妙的碰撞。
\n
而农家也要和墨家相互合作,制作出此时更符合百姓们需要的农具。
\n
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杂交水稻的培育!
\n
农明生到达岭南的第二年,就让自己最有种植经验的师叔农文稻来了岭南,到了这里他们和原来岭南的农官碰头沟通,这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原来岭南的农官已经尝试着将不同水稻培育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n
这种嫁接的技术在果树中常见。但在水稻中却是他们第一次听说。一时间师叔两人都非常感兴趣。且二人对水稻了解非常深。比岭南当地的农官还要清楚。
\n
他们是从蜀郡过来的,蜀郡当地的稻种就非常矮小,平时的风难以吹倒,除了产量上不如岭南的,其他都很符合要求。
\n
岭南的农官看到实物后,简直是两眼放光。
\n
“这稻子,这径干竟然如此粗壮!便是小一点的台风也不会被吹倒吧?”刘农社痴迷道。
\n
他已经根据王怀玉的要求做了八年的杂交水稻实验,原本觉得荒唐异想天开的东西,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出了一些成果。虽然只是在稻子产量上有上下的浮动,或者是叶片大小的变化,成熟早晚的时间等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