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在人家一村一村,一族一族的人下抢到一头小牛犊。
\n
“哎,这牛看着才两岁,我们买回去好好养,明年就能下地干活了。有了这个伙计,你们以后就不用那么累了。”
\n
老张头看孙子一样,满脸慈爱的牵着小牛犊,一只手还不停的柔柔的给它梳毛。小牛犊也很通人性,哞哞叫了几声,朝张老头的手心蹭了蹭。
\n
牛是最畅销的,退役的战马价格比较贵且下不了地,不是百姓的首选,但小商贩们就看中了这些战马的价值。
\n
“现在各个县去找活干的人多了,码头还有工厂那些地方也要货车,不过我们岭南的牛马驴都挺少的,这些地方还是人推车、背货。要是我们搞几匹马再打个车架子,顶多不过三五年就能把本赚回来了。”有头脑的商贩和苦力想道。
\n
“就算我们自己一时钱不凑手,但我们可以一起凑钱啊,这马拉得怎么都比人多吧?一匹马顶我们五个人,赚的就是五个人的钱,难道我们五个人还凑不出三十两银子?”想干的人不停的游说道。
\n
现在这些战马虽然说是退役了,但也只是有些小毛病,跟不上军营训练的速度而已,真要说大问题不能动的,早就杀来吃了,不会送来这里。
\n
送来的这一批马少说还能干个七八年,要是照顾得好的十几年都不成问题。这些县衙特意请了会看马的人来仔细确认过的,坚决不让任何一匹不能干活的牛马混进来。
\n
他们知道这些但凡是有一只,在这六千多头中算不了什么,但落到任何一户人家的头上,那就是一家人几年都白干。所以王怀玉对这方面把控得很严。
\n
县衙主持买卖的都有保障,这是这些年来已经深入岭南百姓心中的一个共识,所以他们买起东西来也比其他地方的人要舍得。这就越发的吸引北方的商贩过来做生意了。
\n
知道岭南对牲畜需求大,很多人都想做这个生意,但现在除了以放牧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