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想要赶在春耕之前到达,让玉米赶上第二年的种植。
\n
上天还是有好生之德,经历了几年的旱灾,涝灾和人祸,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n
最先种植玉米的淮安府在今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农人们掰出一个个手臂粗细的玉米棒,在地头就称起重来。
\n
“一千斤,一千斤。这个玉米竟然真的能亩产千斤!”
\n
“老天爷呀!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感谢你把玉米恩赐给我们,我们能够活下去了。”
\n
“我的老天爷呀!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才给我们啊,我的孩子啊,你为什么不再等等。等等现在就能吃饱肚子了呜呜呜。”
\n
田间地头是百姓们的欢呼声,哭叫声,激动声,过来巡查秋收的淮安王听着都为之动容,在看属官称重的玉米,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得跟农民一样欢快。
\n
“这个玉米果然是好东西,在这样的地里都能亩产千斤,而且浇水施肥也不需要像麦子那样呵护,实在是个皮实好养,产量又高的好作物。但是神物啊!”淮安王感慨。
\n
梁少和也很高兴,不过让他更高兴的还是木薯的产量,前三天他去了地里看了今年丰收的木薯,竟然比玉米还要多上几百斤,只是王怀玉告诫过他,木薯不能当做主粮来使用,大家对他的重视才没有玉米那么重。但一样让百姓很兴奋。
\n
“孩儿恭喜父王得此神物,想来要不到三五年,我们淮安府的人口可以再翻一倍,三五年的休养生息定能创造一个盛世。”梁少和是奉承也是真心的认为。
\n
“粮食高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要看上位者如何做。我们是经历过苦难的,知道没有粮食期有多痛苦,所以日后不管是你我为帝,还是子子孙孙,都绝对不能严苛杂税,让百姓活不下去!”淮安王严肃道。
\n
“是!孩儿谨遵父王教诲。”梁少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