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以年来计算的。但每一次的进步,都会给无数百姓带来新的希望,所以哪怕他们的成果不多,待遇也没有降低。而实际上,自从他们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每年稻种的分成就比学院发的俸禄要多不少,在书院里继续做研究,是他们自己的理想而已。
\n
此时的天工大学和刚开学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当初连夫子带学生不过五百人,现在却已经有了三千学子,四百多个夫子,除了原来的五大科目还另外增设了法学科,而不管什么科目,他们除了日常的学习实验外,最重要的就是到外面去实习增加经验。这就让原本处于县城边边的天工大学热闹了起来。
\n
陈三强是从山里出来的,这一次过来是因为他家孩子长了大脖子病,以前他们村的人得了这个病就只能等死,但是现在他听了驻村衙役得话,说在平河县每逢初一初五、十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天工大学医学院的先生和学子就会在大学门口摆摊义诊,生病的人都可以免费去看,要是疑难杂症难以治好的,还能进入大学里让各个厉害的大夫给他们会诊。
\n
家里就这一个孩子,陈三强想了想还是咬牙把家里种了几年的三七拔了,带着孩子来试一试。
\n
陈三强来得很早,天不亮就带着孩子过来排队了,早饭都是从旁边的小摊贩里讨价还价买的,此时天都没有亮,但每个摊子面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
\n
望着几十米的长龙,陈三强有些安心。能有那么多人都来排队看病的,大夫的医术应该很好吧?大宝的病肯定能看好。
\n
旁边一个老太太看着他抱了个孩子站得腿麻了也不送一下,很是心疼地道:“小伙子,你是带孩子来看病的吧?天工大学的大夫医术都很好,来排队看病的人多着咧,看这个队伍怕是要到队伍才可以,你抱着孩子不方便,先坐一会吧。”
\n
说着,从自己身下抽出一张小马扎。
\n
陈三强这才后知后觉,许多人竟然是有备而来的,不单是凳子准备好了,甚至还打着伞拿着水壶过来,一看就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