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容易获得皇帝同意的,但因为是他,所以最终成了,“陛下,此事说到底仍是臣处置不当,大殿下二十出头、偶有错处也无大碍,但臣……臣愧对陛下!此一案,臣也应该担上干系。”
\n
“朕不是在纠结这个。朕是想告诉你,你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把这件事翻开来说,但事情一旦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怎么结束,你便控制不了了。到时候可不能辞官了事,那样,朕要火的。”
\n
王守仁顿觉压力在肩,
\n
其实他也可以退缩,就是把这件事藏在心底不说,这样大家都相安无事,只是多了一些冤魂。
\n
但他之所以叫王守仁就是因为他不会做这个决定。
\n
“臣谢陛下提醒!”
\n
朱厚照盯住他有数息时间没说话,也算是给他最后的反悔机会,时间一到,他立马转身,“好了,你退下吧。”
\n
人走之后,他又看了一眼王守仁的奏本,然后忽然暴怒的把东西甩在地上,“把载垨给朕叫来!”
\n
王守仁一向是识大体的,这次竟然逼得他到君前说出这样的话,
\n
说明江南一定是办了很多不应该办的案子,杀了很多不应该杀的人。
\n
朝廷为了推动货币改革,成功是成功了,
\n
但与此同时也大失人心这应当不是空话。
\n
否则王守仁不会这样。
\n
换句话来说,临界点要到了。
\n
这种被铁拳强压着的民间不满,继续压制当然也是个办法,但更聪明的办法是及时调整。
\n
纵观整个古代史,皇帝治国无非就是紧一段儿、松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