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现在的大明每个县都配有两名税官,就是为了住税的收取。
\n
总的来说,商税制度不完美,但已经是极力而为。
\n
其实两宋时商税收入极高,无非也就是设卡收税和摆摊收税,单次税率虽然不高,但是收税的对象涵盖范围很广,相当于单次收的少,但是收的地方多。
\n
至少现在的大明没有税卡林立的情况。
\n
至于盐税、茶税,这不必多说,现如今它已成为商税中仅次于海关税的税种。
\n
只不过盐税成长有限,因为盐的消耗本身就是刚需,原来就多,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到正德三十五年,盐税已经连续几年稳定在1.4亿到1.6亿之间。
\n
与此相比,海关税增长明显,最初的时候按银两折算是四百多万,约合四千万银元,但到正德三十五年,海关税已成长到4.8亿元,甚至是这个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了。
\n
住税则相对较低,因为朱厚照比较小心,他不倾向于向小商小贩收取过多的杂税,基本上维持在2亿元上下。
\n
这样,商税在整体上可以达到每年8-9亿元。
\n
而农业赋税则在不断减免,自正德二十二年以来,已连续十几年维持在三十税一的比例,这个税比在历朝历代都是最低的之一。
\n
特殊时期确实没办法比,比如汉文帝宣布过全国免除农业税。
\n
现在大明之所以在农业方面如此‘阔绰’,除了商税兴起,另外一个原因大片的海外耕地。
\n
大明在这里施行的根本不是低税比这个策略,比如在吕宋、爪哇、安南等,这些地方全都是国有企业和民间大商人大片大片购买土地,然后进行商业耕种,整体规模已经突破了一亿亩。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