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江上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这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白的声音。李白的一生几乎在漫游中度过,他纵酒高歌,遨游天下,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开阔的视野、丰富的人生体验激发着李白澎湃的诗情,他热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满怀自信地追求理想和光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关注现实,关心人民疾苦“俯视洛阳川,茫茫皆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玄宗之征入长安,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满怀政治热情地把“济苍生”、“安黎元”、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愿望寄托在玄宗身上,他利用和玄宗接近的机会对他申述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针对某些现象对玄宗进行劝谏,如他在诗中说:“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然而此时的玄宗失去了往日励精图治、任用贤才的明君风采。“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深居宫中、沉溺于声色,追求荒淫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