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背诵下来,为了明白题目的出处和避免犯忌“四书”中的每一句每一字都必须要牢记住,甚至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否则,一篇合格的八股文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是硬工夫,是童子功。
太有学问了,但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知识?当你在古书里读到一个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地玩命时,千万别以为他是在探索自然的奥秘,在寻求革命的真理,他在那正准备高考呢!一但高考过线,特别是皇上钦点成为天子门生后,十字披红,衣锦还乡,有撒水净街的,有给坑凹垫土的,前面有打锣的,后面有敲鼓的他们的辛苦就成千倍的翻利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呀!为了实现这么崇高的理想与追求,头悬梁针刺股,我们现在也深为理解,深为羡慕!
但从此,他往往就成了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楷模,是一个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一代新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追求伟大理想纯粹的人。
我们见过这样的人,比如儒林外史中的范大人,范进。比如离我们更近,更可怜的鲁迅先生介绍给我们的孔乙己先生。
我当年备战紫禁城之际,满脑子里装的是徐虎、李素丽甚至还有雷锋的先进事迹材料,觉得他们简直是万能法宝,考试用的哪篇文章都能转弯磨角的套上他们,相对来说简单明确得多。所以父母总说“看这些闲书(指我着力的小说、杂志等)有啥用,高考能用着吗?”父母英明,这些考试是用不到的,当时是不该占用脑子太大空间。
现在参加高考的小先生比古人轻松些,比当年我们那一拨就辛苦一些了。我看到的这几篇满分的文章中请来了相国公子纳兰,请来了李后主李煜,请来了陆游和韩愈先生,请来了林语堂和徐志摩两位留过洋的老师,不容易,尤其是在不足千的文字内将他们悉数请出确实要有足够的殷勤。不备四书五经胜备四书五经,不套千古八股,胜套千古八股。现今,百万军过窄桥的孩子要是想取一个满分“博士帽”脑门尽管的硕大,才学尽管的出众,也不易做出探囊取物似的漂亮一弧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