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来了,城本不大,矮脚马走顺腿了,不知不觉又走到了几百年来最兴盛的那方小小四方街。
四方街类似于今天我们的一个多端路口,像是古城的一个发散中心,众多的巷巷口口由此延绵开来。因为形状方正,称之为四方街。原为茶商的一个主要驿站和交易场所。几百年来浸透了茶商贩的失意、得意和梦想。现在的四方街并不落寞,每家经营小店的主人都以茶马商人特有的精明,打造着自己的生活。
在明媚阳光里叹世界,静静悠悠的自然景观之后,当然是沉沉的纳西东巴文化。现如今四方街的主人知道自己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便拼命地挖掘令世人着迷的东巴文化。在一家公厕里,招牌幡旗烈烈,门面上看,像考究的客栈。入厕,温和不抢眼的光线,古朴沉郁的东巴古乐,适度装饰的东巴图形、文字挂件,还有干干净净齐齐整整的纳西姑娘。木蹲位,木纸篓也以极其拙朴的外形显露着它的考究。关上隔门,东巴文字和中文一应一答的“松下问童子”诗句那么高雅地印入眼睑。这里用高雅有些不堪,但就是那种感觉。亦真亦假的东巴文化氛围让我不辨真假与虚实,只觉得人的精明借用东巴文化做足了文章。浅浮的满足也是种幸福。
这种精明不是纳西人自有的,是外来人口适应旅游经济的作品。就一个城而言,城和属于它的人是不可分的。仅有城房在,人弃城而去,城就枯了,如一个被抽干精髓的人。丽江古镇有这个危机。人喜欢这里的酒吧,酒吧就越来越多,人多热衷于在这里赚游人的钱,店就越来越多。纳西人的房宅就是商人眼中最可觑的猎物了。朴实的情感不易抵挡经济的冲击,一户纳西小小庭院的出租,相当于家中培养出一个部级干部的诱惑,让越来越多的纳西人家一步三回头地举家搬迁。
所幸仍有坚守者缔造、维护着自己的家园。细看每一幢纳西庭院,近水不侵水,靠山不霸山,相邻不相欺,气脉流动,采光相通,水路无阻。这种自然的和睦并不是哪个高明的设计师缔造设计的。纳西人家每一寸土地的退缩距离都是靠人心度量的,这才是东巴文化的精髓之一。
还看到古城中的一个村训。实质而细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