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周末上山挖草药凑费用。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处境我在电视上看过。不少农村的孩子品学兼优钱囊如洗,想方设法自食其力。问家中情况,说母亲务农,父亲农闲时进城打工。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去年考高中,考了挺高的分,但离进银川的六盘山中学录取线还差3分(据说,六盘山中学学费全免,专收贫困高分学生,升学率很高。)因为要保证自己的上学费用,家里人就不让妹妹继续上了。
问他这个妹妹现在干啥,他说帮母亲种田,正在务色对象。
话谈到这我嘎然了一会。似乎看到了这个女孩不可扭转的命运走势。上不了学早早嫁人,早早生孩子,然后去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必然生活。这种成绩的女孩子若在城中会很轻松地上所大学,谋一份风风光光的好前程。而现在,若没有意外,女孩五彩的生活梦会像我们此时的谈话样干干脆脆地中断。人生因为差了三分而定格灰白。
我为他人的沉重几分钟也就过去了。上了高二的男孩子语言出落的很利索。边走边交谈疲劳会淡一些,于是又接上了话题:这群孩子都是回民小戛娃。这里的计划生育工作抓得马马虎虎,还是一家三四个孩子的状态。但最多的也就四个,农民们也知道如今养一个孩子着实不容易。女孩子大多上完小学就算完成了学业,上到初中的凤毛麟角。男孩子还是受重视,若能上大学的,一家人砸锅卖铁也会咬牙顶着。高二男孩知道助学贷款一说,并把上大学愿望寄托于此。我是个爱冲动的人,虽然已发现男孩子言语中有骟情的成分,还是把通讯电话留给了他,并承诺说明年只要考上学就来找我,我帮他联系各种助学事宜。现在有些后悔自己多事了。
后悔也是有心里阴影的。在我与高二男孩交谈中,不可想象地我们已返回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我的腿开始抽筋,是太累了的缘故。儿子也实在走不动了,他已经在挑战一种极限。两个小女孩却拎着他的双臂喊:“咱们飞起来了”并顺着坡往下跑,于是又前进了不少路程。等儿子“翅膀”也张不开时,大家终于看见了出口,我们的车迎了上来。我奇迹的儿子,奇迹的旅程在越野车中收住了脚。
孩子们还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