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我们了,他要盖就盖最好的。
八十年代末,鲁西农村时兴四合院式的平房,父亲看到那样的房子都不满意,于是根据当时最时髦的房子造型设计了一下房子,就是现在鲁西所时兴的房子样子,五间正房,加上三间偏房携带大门楼子,正房前面是抱厦走廊,周围是瓷砖,房檐是二重檐瓷砖环卫。
很多人好心劝父亲:三个儿子呢,要盖三座房子呢,你这样盖将来其他两个孩子起码也要一样的吧,到时候能承受的住吗?
父亲说,嗯,没事,先这样。这样盖好了,孩子以后就不用为房子作难了,能住一辈子了。
中年的父亲人生大事就有两件,一是供我们读书,其二盖房修屋为我们后路时刻做着准备。后来,家里又盖了一座房,接着大哥跨进了大学的门,接着是我,房不用盖了但是读书的消费上来了,同时后来生意也不好做了。
父亲为了我们耗尽了一生心血。蜡巨成灰泪始干,他透支了生命为的是我们,这是他为我们所付出的,却没有给我们回报的机会。父亲去了,我在他的坟前尽情的流泪,我把泪水当成人世的爱,一滴一滴的回报给他。可是,他却感觉不到了。
原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如此的荒凉悲哀。
4.
父亲没有晚年。
父亲的生命乐章在最高音部分的中年嘎然而止。那正是锣鼓喧天的时候,生命如黄钟大吕激越有力的在奏鸣,突然的一声,弦崩了,一切转入薄凉的静音。所有的余音仍在回荡,可是乐章止了,生命止了。
父亲远游的那一日尚未四十九周岁。就是按中国传统的虚岁计算还不到五十虚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