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收割机”出现,取代了人工操作,这块地也就闲置荒芜了。于是,村里把它收回去划成宅基地,供一些同儿子共同居住的老人盖房居住。这里整治成一块块院落,打上墙,村里人戏称“老人区”墙上长满青草,或绿油油的苔藓。绿色的苔藓罩着墙皮,象绿色的长墙。竟给人一种古朴幽静的诗意。当夕阳斜照微风轻掠,青草探着长颈在风中舞蹈,有一种说不出的恬静与幽雅。
在老人区的对面是一排气势恢弘的建筑,高高的堂屋与偏房,外壁墙面上是一层瑰丽蔚然的紫色瓷砖。偏房连着大门,大门是整个院落的门面,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所以大门一般都非常精致,宽大的门洞配上厚实的各种颜色的大门,然后与门侧的瓷砖相协调,组成一个雍容华贵,又不失典雅的门庭。门两边往往是附庸风雅的镶一副对联,无非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等吉利的话罢了。
顺着这条路继续向前走,会走到村落中街,也是村里最重要的正街,是一条中轴线,各条巷子以此为中折线。
街平整宽阔,两侧栽满了各种树,或扬树或槐树。没有柳树或桑树,那里的风俗是前不插柳后不栽桑。跟着感觉向里走啊,家快进了。在村的最东边有两条小巷子,基本上住的全是我们本家的堂叔伯。这两条巷子幽深,由于巷的两边是两行槐树,夏季绿树成荫,甚是凉爽。若暮春时分,白花花的槐花缀满枝头,叶间。清风摇动,甜腻的花香从巷里窜出,到处都能闻到甜香。在这里经过到镇上去的人都钦不自禁的赞道:“好香啊!”槐花的暗香浮动一定不输于林和靖笔下的梅香,如果林先生晚生一千年到此也许也会写槐花的赞歌。
槐花还有一个好处,即使可以食。小时侯农村的孩子没什么零食,每当槐花开时节,母亲便让我们上树把那嫩嫩微黄,散发着甜香的白色小花勒到准备好的兜里,然后母亲便把它摘好后放上面粉拌匀,再蒸。蒸熟后放些蒜泥,调好,吃吧!甜香留齿,余香缭绕,回味不绝!
一般在暮春、夏季和初秋山东是很热的,白天白织的太阳下火一样烤着大地,绿色原野渺无人踪,人那里去了?在小巷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