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在肚里储存了几世,就等着一天说完。
戏终于等到开锣的那一天了。这一天孩子都兴奋的不得了,像个小马驹一样撒欢,但是不敢惹大人生气,因为大人们生气了,往往威胁说:“不听话,就不带你去看戏了。”戏往往是晚上唱,有时中午也加一场。那时的戏票也便宜,几毛钱。在戏院里看戏,一般都要票的,而其他村子请戏班一般都不要票,可以随意听。到了傍晚,主家早早的做饭,男人们早把票买来了,大家吃完,敢紧去戏园子。孩子着急去看戏,往往晚饭都吃不好。到了戏园子天往往还早,但是里面已经坐的人山人海了。戏园子里是一排排连椅,大家对号入座,大人们坐好了,但是孩子疯跑,围着那走道。在两头走道里,有许多卖零食的,什么麻花、花生、瓜子、糖块、烧饼、火烧,可以比上庙会的热闹。孩子们看到这些吃的,去给大人要钱,要买,大人们拗不过孩子,给他们买一些。孩子肆无忌惮的吃着,大人们在戏还没开锣的时候,随意的谈着,若是眼神好的看到前排熟悉那个人,就喊着:“二姨、大妗子、三姑、二大娘的,你也看戏来了”热热闹闹的说一场趣话。整个戏园子像开锅的水,咕嘟咕嘟地沸腾。待过一会,孩子跑累了,偎依到大人的身边,听她们说着笑着。
这样的沸腾的喧嚣,似乎无法制止的,但是一听到开戏的锣声、云板声,这些家长里短的像断弦的琴,嘎然而止,你可以听到相互之间的呼吸声。西皮二黄的旋律起来了,大人们眼睛直盯盯的盯着戏台,看那些演员出场。孩子们不懂这些,只看着台上那些穿着戏衣的长袖人,宛如神仙一样,飘飘来去。戏衣真好看,五彩斑斓,花红柳绿,头上戴的要不金光闪闪,要不就是银光烁烁,那悠长的唱腔,缓缓的道白,直催的孩子躺在母亲怀里朦胧的睡去。
若是不在戏园子里而在别的村庄,台前就更热闹了。戏前,主家就让孩子们搬着凳子,或者拉着车提前去占靠前地方,向前能看戏台更清楚一些。戏开锣后,台前中间的人坐着,一般都是老人,年轻人则靠边站着,孩子们个子太矮看不到,于是就爬到临近的树上,或者临近的房上。在我的经验里,我最爱听铜锤花脸的人唱,一般的武生唱腔不喜欢,而铜锤花脸唱腔嘹亮,音韵流畅,感觉那豪气干云的英雄味道,全在虎虎生风的步法、唱腔中表现出来。每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