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的缠绵,它就是悲剧也会变得刚烈悲壮。可是中国的爱情史上,多得是有偷香窃玉之心的张生,少的是敢带夜奔红拂逃跑的李靖。
梁祝的故事出现在两晋六朝时期,而那个时代是个氏族社会,非常讲究门第身份,犹如印度的姓氏种别,它和后来隋唐兴起的科举制度又很大的差别。野史笔记中曾经记载:当时有一个管至侍郎的官员,向皇帝请求把某人的女儿嫁给他,当时某人的官职要比他低的多,但是皇帝说,这个媒我保不了,虽然你的官很大,但是出身门第太差,人家肯定不愿意。在印度到人进还遗留着种姓门第的说法,他的种姓制度分四种,四种之间不相互通婚,如果相互通婚了生下的孩子称之为“贱民”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所处鼎盛时代,或许古印度的一些糟粕也被吸收进来了,那个时间门第身份之讲究可为森严,绝对不可能发生“平阳公主马前奴”的故事。
门当户对,基本上是中国婚姻民间法一项基本原则,其实这项基本原则不止是中国基本上在世界都流通,它的流行不止是过去即便是今天依旧有残余力量。“门当户对”这个词的容含量是非常丰富的,不止门第财富,其中还包含着许多的外延。门第许多时候是和思想是同一的,不同的门第中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她们的追求、生活、性情都受着环境的影响,两种人站出来所表现的风度、韵致不尽相同。这些决定了她们在以后婚姻生活中所追求的情趣不同,也决定了她们所需要的生活伴侣的情趣。当张飞和林黛玉走在一起的时候,人们认为是无厘头滑稽时,无非是因为生活情趣的滑稽,一个曼妙吟诗、作对、品茶、抚琴、吹萧、观画女子怎么能够喜欢一个胡须满面的屠夫呢?所以林黛玉不会喜欢张飞焦大之流,她只能喜欢贾宝玉这样的公子哥,她们生活环境理念注定所爱的人是那些没有脊梁的书生,而这种爱情的不稳定性是先天的营养不足。
在倾听梁祝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得在冥冥中默想:“如果祝英台真的嫁给梁山伯了,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其实她们最后的结局有两种,一是祝英台真心的随梁山伯荣辱与共,不离不弃;其二,最后分手。
其实,第一种结局也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