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信念上来说,曹操是个儒法杂用得人物,所以在它得征伐中他有铁血的一面,也有慈仁的一面。中国自古以来就将就,乱世用法,太平用儒;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所以,在看曹操一生行事中似乎有很多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融产生一个复杂的曹操: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
他是个气魄很大的人政治家,其人不像袁绍、董卓等人一样只为满足一己私欲的人。如果是那样,他在北方同意之后完全可以废汉献帝取而代之,他更多的是悲天悯人的儒家入世救业的思想,让国家统一,结束混战局面。当然我们不能说他没有政治野心,毕竟他说过了“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并且这话说的很暧昧。
做为政治家,曹操是个富有个性与激情诗人的政治家。他不是酸儒的王莽式的政治家,也不是只知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政治人物,他是个诗情与激情热血澎湃的人物。他性格里有任侠的不拘小节,倒履相迎,大笑时把菜粘满胡子,这些都有唐朝那些狂放诗人个性。看他那些诗,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也有“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悲悯,同时也有“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温情。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雄心抱负,让他在政治的艰难与个性的激荡诗情中徜徉。
三国人物基本上都是个悲剧。
有人说曹操的悲剧是放走了刘备,使他成为和自己争夺江山的主角;也有人说,是曹操太小看江东势力了,导致了他功败垂成。其实,我一直觉得曹操真正的悲剧不在这里,而是他在统一中原后和他的后继者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政治体系才是真正的悲剧。
汉朝最后的崩溃说明,汉朝的政治体系结构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需要创造一种新的体系结构来代替汉朝的,但曹操以及他的后继者没创立一套合理的政治体系。从某个角度而言,将来的中原政权势必要统一天下,那么要有一个新的体系来统御。在魏与晋交错时间天下得到了统一,但是政治体系里面所有隐藏的矛盾也就暴露出来,成为主要矛盾。所以,魏晋统一全国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