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想想想自己,决定晚上买几笼包子请客,他们脸色才缓下来。杜老二整理整理穷酸的长衫说,让兄台破费了,但是这一次你不能在开溜了。我连忙点头。
下午他们让我见了几个他们的朋友,有什么王进、李适之、崔定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等。这些人都把自己称作诗人,张旭除外,他自称张颠。我大笑,心里想,京城的人就是不一样,在我们村里我们喊王老六为王疯,他非常生气,追着我围着猪圈跑了三百六十圈。他们都唱和吹捧,我感觉不服,我觉得我的诗歌才是最好的,通俗易懂,不想他们用典故,用平仄的,什么对仗粘合,我的诗让三岁的小孩子都明白。张旭不和他们谈诗,却给他们表演书法,说道书法,我好不谦虚的说我是我们村里书法最好的,每家的红白喜事都是我给他们写东西,嗯,一直忘了告诉大家,我们村就我一个人认字。我看了张旭的字,感觉写的太潦草了,不横平竖直,张牙舞着的,像一团乱草,大家都叫好的时候,我没说话。后来我才打听到张旭原来是一个道士,经常画符捉鬼,后来他自我创新的把画符的技术引用到书法上,自称书法有道学审美观点,并且融儒道于一家,自封为“草圣”
这一群人都自命为风流才子,我感觉除我以外大概都是“风流菜子”我不喜欢他们那些诗,尤其李太白的那些歌颂杨玉环的诗歌,那纯粹的是粉饰太平,阿谀奉承,我一直以为杨玉环是一个荡妇,只不过被老眼昏花的李隆基给看上了,历史才成就了她。我以为无论他们的爱情多么刻骨绵绵也不过是历史的乱伦,人类的污点。可是当我看到了杨玉环,我才知道自己错了。当然这是后话。
就这样,我因为和李太白杜少陵他们混熟了,他们把我的爹给我的十两卖牛钱给花完了,我回不到了家,也就流落在长安,成为一个流浪诗人。这一批人里面要说风流潇洒,除我不和他们比外,要数李太白,李青莲同志。李太白长得风流倜傥,长眉入鬓,不过我总感觉他有点西域人的特征。他自称陇西人士,说是李广的后人,据我考察,李广三个儿子,在李陵事件后就从史书上消失了,那么我推测他是李陵的后人,出生在西域,然后才来中原的。我因为要和他们搞好关系,于是曾在醉酒之后夸奖李白说:“子,谪仙人也!”这句话据说被好多人引用过,李太白也因此得了一个绰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