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脚浅一脚终于到了家门口,大门敞开着,父母和妹妹都在院里等我,也许一直没睡或者睡着又醒了。不过才一个多月没有回来,根本用不着如此隆重吧,我又不是客人。心里的想法脱口而出,这是我的家,我可以保持言论自由,不像在公司说句话也要思前想后。他们都说睡不着,反正也是等着,不如到院子里等,还凉快。妈妈说,虽然不是客人,可是这个家对于你就是旅馆,住一宿就不得不回北京。
我失眠了,从来都没有在家失眠过的我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仰面躺在自家的土炕上,大睁双眼盯着房顶还有那根粗壮的房柁,脑子里冒出“择席”两个字。我想莫非睡惯了软床的我已经不习惯躺了将近二十年的土炕了,莫非我真的已经习惯在城市的喧嚣中入睡,如此宁静舒适的夜勾不起一丝睡意。就是这时,久违的蛙声从极远又极近极具体一时又想不起来的地方没有借助任何介质如雷贯耳般直接猛烈地敲击着耳膜。细细听来,是那样的从容久远,仿佛理所当然的,亘古存在。我想蛙们一定也是分工协作才能演奏千万只蛙大合唱的局面,给它们指挥的是自己的本能,对天籁与生俱来的领悟,对自然难舍难弃的生存之爱。按照方位或者高低音结成若干组,当前一波蛙音未落,后一浪紧跟其后,此起彼伏,全神贯注谱写节奏感强烈的生命乐章。每一年的蛙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每一天的蛙也会有所变化(被蛇吞掉或者自然死亡),然而这乐曲却是千古不变的。很少听到一只蛙单独的叫声,除非是遇到紧急情况或者求偶时,而那叫声毫无美感和力量。
算起来,有年头儿没听过蛙叫了,我是说真正的合唱。童年,当我想起这两个字时我才发现它成为过去已是那么久远的事了,连回忆也要触景才能生情,对着液晶显示器和高楼大厦联想到童年蛙声的人不是精神病就是傻瓜。我是认识到现实后努力奔小康的芸芸众生之一,因此只有在时间地点都合适时才能想起童年。
儿时的蛙声完全是无忧无虑生活的衬托,属于可有可无不被注意的摆设。在我们乡下,除了自然课上老师叫它青蛙外,它有另外统一的名字——蛤蟆。据我所知,我们所说的蛤蟆并不包括蟾蜍,因为属于它专有的名字是癞蛤蟆。青蛙湿润光滑的多彩外衣以及炯炯的眼神让我们觉得那句骂人的俗语里所说的癞蛤蟆专指疙疙瘩瘩的蟾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