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了拍懵逼的柱子,三两下利落地爬下大青石,像个带头大哥似的冲群童手一招,兴冲冲往前“走走走,河里摸虾去。”
没过两天,谢家要送最小的孙子去念书的消息就顺着一群孩子的口传遍了二桥村。
闻知消息的乡民都很惊奇。
倒不是惊奇于谢家竟然要送孩子去念书,毕竟这年头谁家孩子不上社学只是谢拾的年龄未免太小,怎么也得再长几岁罢
玉泉镇一共九个村子,设有两处社学,哪怕离二桥村最近的社学也有十几里的路,蒙童除了每年两回假期都得住在社学里。这么一个连五岁都不到的小豆丁,能够适应吗社学又愿意收下这么小的学生吗
“不去社学。”
余氏在河边桨洗衣服时,听几个好奇的婶子凑过来问,并没有说看不上社学的原因,只笑着说“拾哥儿还好,就这么住进学堂里,我也不放心。家里寻摸着,给他找个离家近的私塾,每日还住家里。”
几个婶子看她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
如今的社学早已衰败,与私塾毫无可比性。前者就是个混日子的地方,愿意担任社师主要是为了免差役的福利,所收束修并不高。后者却是秀才相公甚至举人老爷开设的学堂,绝不至于像社师那般敷衍,他们教导学生都是冲着将来考科举去的。
只是为了识几个字,就花费银钱把孩子送进私塾去只图路短离家近,谁信啊
乡民们见识或许不高,却不是傻瓜。
各种各样的议论声顿时传遍了二桥村。有嘲笑的,有不解的,更多的是冷眼旁观。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