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最盛、名声最响的一小摄。若是得到江南二杰认可,谢拾这个外来客自然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江南士林的接纳。
至于具体如何做,倒也简单。
致知集这类刊物并非谢拾首创,横渠文社亦有一份金玉录,取自“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且金玉又有珍贵美好之意,恰可形容得以刊载其上的佳作。
金玉录不像致知集一样内容五花八门,而是以正经的应试文为主,与应试无关的诗文,只有做得极好才有机会登上。
因此谢拾要做的就是交一篇近期做的策论给严元浩,后者会帮忙带给其他人过稿,若是登上金玉录,自然名传江南。此时若想再以文会友,哪里还愁无人搭理
听了众人一席话,谢拾肃然起敬不愧是天下闻名的横渠文社,在江南之地影响如此之大看来致知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江南二杰”,作为横渠文社最优秀的年轻一代,谢拾自动对二人高看二分,不禁愈发迫不及待,欲要一会江南俊彦。
他倒不至于自惭形秽,心底反而生出一股豪情,想着自己该亮出十成的本事才行。
如此想着,谢拾突然反应过来,为难道“这段时日我贪赏金陵风貌,又逢年节,于课业上疏忽了些,只做了两篇练笔的策论而已。倒是游学以来有不少存货”
不然他现写一篇试试
“不打紧,存货亦可。”严元浩觉得这个词甚妙,便也有样学样,“谢兄大才,在下只窥得一鳞半爪,已知非常人也”
此次大家主要是为了商量迎亲之事,他自然做不到一顿饭就将谢拾的底都探出来。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