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的雅集差点变成了他的讲学现场试想金玉录上差不多半数都是他的文章,且篇篇质量极高,在有限的时间内,众人自然是先挑精彩的文章讲评。
如此一来,以下场面出现,自然是顺理成章这一篇文章韵律优美、气势恢宏谢拾作的。这一篇文章说理透彻、以小见大谢拾作的。这一篇文章针贬时弊、振聋发聩依旧是谢拾做的。这一篇
饶是早已预料到今日雅集将会演变成这般场景,当真见到时,众人仍是大感震撼。
有生之年,这样的事能有几回
尤其是讲评至谢拾那篇特意被安排在金玉录最后一篇的福州府答鲰生说,作为谢拾所有文章中攻击性最强、思想深度最高、带给众人震撼力度也最大的一篇,负责讲评的名士自觉对文章精髓领会不够,竟是当众请谢拾本人为大家解惑。
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投向谢拾。
谢拾愕然,而后坦然应下。
“既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万众瞩目中,身着月白襕衫的少年起身一揖,他的衣袂在春风之中猎猎飞舞。
此为众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哪怕许多年之后,忆及当年这场杏花宴,他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这一幕。
讲评结束,
摆酒设宴,曲乐声起。
江南多佳丽,歌舞动人心。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