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周这部《唐山大地震》中周公子那条线的构思就是来源于此,打算以这件事为基础,拍一部地震发生后母亲带着女儿,经历重重艰难,回到唐山,最终从废墟中救出儿子的电影。
当时构思电影的时候也仅以这条线作为主线来制作电影,类似于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生生长流》。
这是典型的公路片拍法,通过形形色色的人在地震后的状态,来揭示人性。
说实话就艺术性而言,这种拍法比现在这种拍法更好。
但这样拍的话可看性就弱了很多了,也变成一部彻头彻尾的艺术片,没有办法全方位再现大地震的惨烈。
这不仅唐山方面不会同意,也违背了刘周的初衷。
他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其拍成一部具有一定艺术性,能够打动人心的商业特效灾难大片。
这种题材的电影,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而不仅是在小范围内流传。
历史上冯裤子版本的《唐山大地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电影名字叫《唐山大地震》,观众都认为电影是全景式反映唐山大地震全貌的。
包括震前唐山状况,地震对整个唐山的破坏,震后人们对灾区的救援等等。
但实际上冯裤子只讲了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家庭,而且主要是讲地震之后的故事,所以很多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是标题党。
如果刘周也是按照那种剧情来拍而且也取名《唐山大地震》的话,肯定也会被人喷是标题党。
所以后面在他还没好好想好如何去构思编写剧本的时候,唐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