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官是朝廷选派的,但吏不是。
吏由官署发工钱,或者谁雇来的谁发钱。
所以,吏的待遇不怎么样,因此才会衍生出一些吃拿卡要的规矩。
张允之想了一想,便问道:
“那税课司每月的奖励不少吧?栖霞需要这么多吏员,想必税收有不少……”
陆知白道:“平均算来,每日大约二百贯钞,也有一些实物。”
张允之闻言,吃惊不小。
一个月就是六千贯,一年就是七万贯!
但栖霞仅仅是一乡之地。
他着实是震惊,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繁华啊!”
张允之彻底好奇了,神色也恭敬凝重许多,请教道:“不知侯爷,是如何做到的?”
陆知白说:“其实也没什么,第一步就是搞些建设,包括开矿。人口开始流动,就会带来繁荣。”
张允之思索一阵子,有些不赞同道:
“侯爷说的是修路这类的工程营造?其他地方也有,却并未出现这等繁华景象。”
陆知白见他还算爱思考,也不会不懂装懂。
爱学习好啊。
他便细致地解释道:
“第二步,就是出台一些新政策并且执行,鼓励工商业发展。
再加上这边得天独厚的矿产条件,会吸引一批胆大的先行者,比方说矿场主。
他们会带来一些工人,人多就要吃饭,粮食等也要运来,车马行、客栈等也跟着发展,所以还得修路。
另外我办了一些作坊,许多民众都来找差事。其他商人有样学样,也都纷纷开了作坊,就要雇用许多人手。
雇工得了工钱,就会买东西,开店的便赚到了钱……
这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从一开始,栖霞就处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所有人都觉得它会往好里发展,纷纷过来添砖加瓦,于是,栖霞就真的变好了。”
张允之听了,连连点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侯爷是个高人!”
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陆知白年纪轻轻的,就凭自己本事封了侯。
不服气不行啊。
陆知白但笑不语,开始喝茶。
张允之思索一番,却眉头微皱地说:
“只是这个,其他地方想学,恐怕也学不了……关键是当地的条件,以及主事人的身份。”
陆知白倒是笑了,道:“张知县若愿意,有些举措也可以尝试。”
张允之露出苦笑,叹道:
“这京县的县官,太难做……今年年末的考评,不是最下等就谢天谢地了。”
陆知白只是笑。
嘿嘿,反正考评不合格的又不是他。
张允之其实有些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