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好使贵州彻底归附,将来平定云南也会顺遂许多。”
朱元璋微微挑眉:
“你怎知他们忠心耿耿?”
陆知白应道:
“陛下不妨下旨,令他们修一条栈道,以连通川、黔、湘、滇!”
朱元璋听闻,眸色一沉,神情凝重许多,思索片刻,点头道:
“所言甚是。贵州山川众多,交通不便。倘若修成栈道,往后军民皆方便不少……”
陆知白点头:
“此乃浩大工程,若他们依旨行事,便可表明忠心。”
朱元璋颔首,表示认同。
陆知白接着说:
“儿臣还有想法。请陛下派一批人,令儒生、农民、杰出工匠等,前往水西,传授技艺,令土人沐浴皇恩,接受汉化。
数年之后,移风易俗成效显现,先进技术带来甜头,土人自然会诚心归附大明。”
朱元璋听了,沉吟许久,眯眼问道:
“倘若他们习得咱的技术,却没有更忠心,反倒实力增强,愈发难以收拾,又如何是好?”
陆知白说:
“父皇谨慎行事,自是应当。但霭翠夫妇将贵州治理得井井有条。
只要他们能够压制诸部落,朝廷又能压制他们,其他部落何足为虑?
再者,我军已改进各类火器,实力远胜往昔,那些土人又怎会是对手?”
朱元璋露出自信之色,点头一笑。
陆知白再劝道:
“土人也是人,人皆需穿衣吃饭。对大多数人,只要能吃饱穿暖,就满足了。
儿臣坚信陛下的仁德,必定能够让土人也过上好日子,令他们彻底融入中华。”
朱元璋有些不解:
“你对他们倒是关怀备至!着实奇怪……”
陆知白正色道:
“凡归附大明者,皆为中华儿女,应当一视同仁。这不是陛下的讨元檄文所言吗?”
朱元璋望着他,淡淡说:
“对于异族,信任是日积月累才有的……你还有何想法,一并说来。”
陆知白便道:
“黄如琢带回的木薯,种了一些,只是数量不多。
贵州那边气候温暖些,适宜播种此物。儿臣期望能在那边推广木薯。”
朱元璋找出一幅云贵舆图,凝视片刻,才点头道:
“若能推广,便能多产粮食,咱也能增添些军费……便依你所言。
不过,咱给了他们这么多东西,栈道要修两条。”
反正不是陆知白去修,他笑道:
“栈道要是成了,可与他们多多贸易,水西盐太贵,一斤盐能买两匹马呢~”
虽不知今日的提议成效如何,但为大明、华夏的统一,他也尽力了!
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