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忽然冷笑:“你们推得倒是干净,朕却没那么厚的脸皮接住,功劳是谁的就是谁的,朕若连臣子的功劳都抢去的话,这个皇帝当得岂不悲哀?朕从起兵反隋到如今,何时做过抢功之事?李素,你以为朕的脸皮和你一样厚么?”
李素脑中飞快转动,嘴上却道:“不敢,臣的脸皮其实和陛下一样薄,可谓吹弹可破,世人对臣的误解甚深也……”
“闭嘴!”李世民狠狠瞪了他一眼,气息又有些乱了,这次显然是被李素气的。
急促地喘息了片刻,李世民缓缓道:“是非功过,后人评说。事实上,朕发起的东征根本不必等后人评说,朕自己就能做个评断。”
顿了顿,李世民神情颓丧道:“东征之败,皆朕之过错也!”
李素愣了一下,抬头迅速扫了他一眼,然后垂下头没吱声。
“此战发起的时机不对,国库贫瘠,粮草不足,军械紧凑,士气不稳,决策错误等等,这些都是东征之战里埋下的隐患,靺鞨六部烧毁我军粮草是致败的主因之一,但不是全部,我军久攻安市城而不下,损兵折将士气低落,被敌人骤然偷袭,所有的隐患全部爆发出来,这才是东征之败的真正原因。总之,朕在这场战争里犯过的错太多了,事后朕回想自省才发觉,东征之战从开始便错了,若能再等上三五年,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李素垂头仍没说话,关于这一战,死的人太多,错的人太多,战后思考的人也太多,大战结束以后,仿佛人人都成了诸葛亮,当初这样做不对,那样做才对,当初打这里就好了,打那里不对……
好话歹话都让你们说完了,李素还能说什么?
神情失落地注视着殿外的阳光,阳光有些刺眼,李世民眯了眯眼睛,悠悠叹道:“子正,你说说,朕有生之年能征服高句丽么?”
李素垂头道:“陛下,高句丽已由国主高藏掌权,高藏与泉盖苏文不一样,至少二人对大唐的态度不一样。”
李世民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你的意思是,让朕暂息东征之心?”
“是,臣以为,近十年内,不应再东征了,请陛下给大唐百姓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吧。”
李世民眯起了眼睛:“这是你的想法?”
李素抬头直视这他的眼睛,回答得很坚定:“是,臣以为,大唐十年内不宜再发动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了,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