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京兆府的官员故意不记录办过的案子,吏部还有专门接收百姓“告状”的部门。可别觉着百姓们嫌麻烦或是不懂就不去告了,京城百姓们可都是热心肠,若是有人在路上抱怨让路人听见了,保管就有人站出来带着去吏部“告状”了。
因此,京兆府的官员,俸禄也会比同品阶的高上一等,毕竟这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每回听谢回说京兆府时,沈沅都觉得大理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也不必跟太多人打交道,一门心思办案子就得,沈沅在大理寺几年之后,时常忘了自己原来还有一个“听人心事”的能力,真正到了办案的时候就能发现,这个能力其实一开始是派不上用场的,就算是要听,那也得有个人才行啊。
沈沅的能力在大理寺确实能有大用处,但是沈沅也是真正喜欢这些事儿的,毕竟从小时候起,沈沅就时常听着她爹给她讲的各种案子下饭,也能称得上一句“家学渊源”了。
谢澄七岁,沈周行十二岁那年,沈耘决定要辞官了。年纪不小了,干多久是干呢,不如早些告老在家,好好享受享受儿孙绕膝的日子,再一个儿女接连升迁,沈肃已经从原先的文选司员外郎升任为文选司郎中,闺女也是大理寺寺正了,在黔州多年的侄儿沈端,升任为黔州知州,依旧跟他付出最多心血的云阳县百姓在一处,并且日后还会有更多。
因此沈耘辞官,也有不想叫沈家太扎眼的缘故,他辞官后,头一件事就是带着母亲,还有孙子和外孙女儿一块回金陵住了几个月,毕竟金陵才是沈家的根。这回回到金陵,沈老夫人就不想再回京城了,人年纪大了,金陵是待了半辈子的地方,说什么都舍不得走了。
不过好在金陵也不止老母亲一人,兄长沈耜比沈耘还早两年告老还乡,金陵家中有兄嫂在,沈耘也能放心些。
沈老夫人回金陵的第二日,方老夫人就上门来了,这两个老太太还是如往常一样,一见面就是斗嘴,一个说你大孙子这么大年纪了,还没娶妻,八成是要打一辈子光棍儿的了,另一个说你孙子考了小半辈子科举,到现在还是个秀才,一辈子没有个当官儿命……
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不过两家小辈心里都明白,到了这么大的年纪,就算是有个人能让自己惦记着吵架,也是一件好事呢。
沈耘带着两个孩子,去看望了自己的妻子,他在京城不能时常回来,但这么多年从来都觉得妻子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回回来,他特意在坟上种了一棵合欢花树,等将来自己去了,回到这里的时候,这棵树应当就很大了,到时他与妻子就能在这棵合欢花树下相会了。
回京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