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随后,她抬起头,说道:“可是父亲因为这个萧让而死,安如实在是不懂,留下萧让这个祸害,对于朝廷到底有什么好处。”
“臣妇不敢质疑皇上,只是觉得如尘大师有私心。”
崔安如继续说道:“父亲一生忠贞不渝,却因萧让而遭不测,这叫臣妇如何不痛心疾首?臣妇虽为女流之辈,却也明白国法家规,萧让之流,若不严惩,何以正视听?何以安民心?”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哀伤,声音虽轻却铿锵有力:“臣妇愿以父亲之名,请求皇上明察秋毫,为父亲讨回公道。若能如此,臣妇愿终身为皇上效忠,为国家尽绵薄之力。”
言罢,她再次低头,以示对皇上的尊重和对父亲的哀思。在场的众人无不为她的忠诚和孝心所感动,同时也对她的勇气和坚持表示敬佩。
可是,他们忘了眼前这个人是大夏有史以来最为善于收揽人心的皇帝,只喜欢平衡朝政,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太后娘娘已经在叹息了,即便崔安如这样变态,对于皇上来说还是不够分量。
皇帝的智慧在于他总能洞察人心,他坚定认为权力的平衡是维系帝国稳定的基石。
他不会轻易让任何一方势力独大,以免造成不可控的局面。
崔安如虽然手段狠辣,但皇上明白,只要他能掌控全局,崔安如的野心便不足为惧。他更清楚,朝中大臣们对崔安如的忌惮,正是他用来制衡各方势力的棋子。因此,他总是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态度,巧妙地利用这些大臣们的恐惧和猜疑,维持着朝廷的微妙平衡。
太后娘娘的叹息,或许是对皇上这种策略的无奈,也或许是对崔安如这样人物的悲哀。然而,皇上却始终保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