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样的中产之家,显然无法支撑起一个子弟从小就吃精粮、隔三差五吃顿肉,外加打兵器、买药品,再请老卒指点、教导,走猛人武将的路子。
但给某位杰出子弟配上文房四宝、一身像样点的衣服,外加一柄装饰品性质的佩剑,然后带着束脩——也就是一条腊肉,找某位老生拜师从文,这种家庭还是负担的起的。
这样的家庭,被太宗孝文皇帝成为:汉室最坚实的拥护者,税、赋、劳、役最重要的贡献者。
就差没说中产之家,是关乎汉家宗庙、社稷的国之柱石了。
如此重要的一个群体,对于各学派、学说而言,意义其实也是大差不大。
——比这些人更穷的农民,且不说学不学得起、学不学的会,单就是生存压力,就让他们不具备脱产学习的客观条件。
至于比这些人更富有的——商人天生被这个时代鄙视,教出来也没用;
权贵数量就那么多,早就被闻名天下的各学派大家、巨擘给预定了。
就剩下这不上不下,即学的起,数量也足够多的中产之家,能为各学派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
得到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支持,那这个学派想不兴盛都难;
反之亦然——失去这个群体中感觉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个学派想不断绝传承都不可能。
儒家就是这么个状况。
明明有那么多肉眼可见的思想、哲学、学术缺陷,以及黑历史,内部又分裂为那么多南辕北辙的流派,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个学派如此混乱不堪,简直吃枣药丸。
但儒家对地主阶级的天然亲近,是他们得到了中产阶级,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中产之家’的普遍认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