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但在策问、在这种关系到一名预备官僚,在封建帝王心中印象分的场合,这种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宏大无比的命题,很容易得出一个不咸不淡、不上不下,且平平无奇的答案。
如今汉家有什么大问题?
别说是这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了;
就在长安街头,随便找个还在穿开裆裤的小娃娃,也起码能像模像样说出几句:北蛮匈奴,岭南赵佗,关东诸侯藩王之类。
所以,公孙弘能总结出‘内外各三个大弊’的框架,其实是非常基本的,完全不值得刘荣如此赞叹的标准答案——甚至都不值得刘荣挑一下眉角。
真正让刘荣大开眼界的,是公孙弘后续的论述。
——策问,从来都不是皇帝问一个问题,臣下就事论事,回答这个问题,就顺利结束的。
策问策问——问的是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就好比后世,领导冷不丁问你:部门的工作效率,最近是不是有些不大对劲啊?
这时候,领导想要你回答的,绝非‘是’或‘不是’;
而是要你从自己的角度,给出近段时间,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
比如谁没好好工作啊~
谁迟到早退啊~
谁谁谁搞小团体,谁谁谁搞阳奉阴违之类。
答到这里,你的回答才勉强算是合格。
若是想加分,你最好再以建议的形式,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如今汉室的君臣对奏、天子策问,也是一样的道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