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石’的‘中’字,便大致取‘在朝堂中枢担任二千石’之意。
再往下,是真二千石,年实际俸禄一千八百石。
诸侯国相、王太傅等官职,便都是这个秩禄等级。
再其次——二千石,年实际俸禄一千四百四十石。
郡太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以及曾经的中尉、备盗贼都尉,军中无将号的都尉,便都是这个级别。
再再往下——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往下的第五级:比二千石。
这个级别,在如今汉室的官僚系统当中极其常见。
首先,郡都尉、都邮,诸侯国中尉、内史,军中校尉,都属于这个级别。
此外,还有中央朝堂的许多职务——如中郎将、未央长乐两宫的宫门尉,以及南北两军的各部校尉等,均为比二千石。
还有丞相下辖司直部门,及驸马都尉、治粟都尉、护军都尉、奉车都尉等,也都是比二千石的级别。
可以说,比二千石这个级别,就是汉室‘二千石’高官的转入门槛。
踏入这个门槛,那将来至少也是郡守、将军打低;
踏不过去——尤其是四五十岁还踏不过去,那基本就一生都无法跻身‘二千石’之列了。
这是针对官员个人而言。
再来说比二千石级别的属衙,也非常有趣。
——要么,是名义上隶属于九卿,实际上并不受九卿直接管辖,有接近九卿属衙的规模,规格或重要性却够不上九卿的独立部门;
比如过去的郎中令。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