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例的事。
若这样的事,每一件都要刘荣自己去操心、自己去想具体的操作方案,刘荣怕是累都能累死。
——始皇嬴政怎么死的?
还不就是天天加班,连续二十多年,都在维持每天十六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才活生生把自己给累死的么……
刘荣不怕累;
但刘荣很担心自己有限的寿命,不足以支撑刘荣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标,无法让刘荣充分发挥穿越者的特殊‘才能’。
有了尚书台,刘荣就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想起一件事就费劲巴脑的去做,做完再说下一件;
而是可以直接把一件事的大致思路丢给尚书台,让他们去出方案。
而刘荣自己,则继续去思考下一件事。
至于方才,朝中公卿百官猜测的:外朝奏疏入宫、天子批复出宫,都要过一遍尚书台——这是自然。
尚书尚书,管的就是这个事儿。
但也绝没有公卿百官猜想的那么恐怖。
——外朝呈上的奏疏,尚书台的处置权利从来都仅限于:根据事务的重要程度及迫切程度,将奏疏重新排个序;
急一点、重要一点的,让天子先看、抓紧看;
相对没那么急、没那么重要的,也并非就不让天子看了。
而是看完之前那些重要的、急的事儿之后,再看后面这些没那么急、没那么重要的。
说白了,就是个奏疏分类、整理的权利,甚至都算不上权利。
在这方面,未来的尚书台也不会改变——针对奏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