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先例?
——就算没有错,丞相也未必就非得终老任上!
再进一步来说:终老任上,对汉家而言未必就是好事!
定期迭代——最好是固定任期,定期换届,才能保证丞相的位置上,始终坐着一个精力充沛,有能力应对天下政务的丞相;
而不是一个垂垂老矣,牙都没剩几颗,连块肉都无法独自嚼碎咽下去的耄耋老人。
再者,如今汉室的权力结构,虽然大体上呈现金字塔结构——从最高的天子、太后,到次一级的丞相、太尉,再到底下的三公、九卿、郡国二千石;
但这座金字塔内部的同一层,也是有先后顺序鄙视链的。
比如九卿,明明同为中二千石,但少府、内史的主官,在其他九卿面前永远都搞人一等!
过去,内史甚至是‘准三公’的身份,进一步就是亚相御史大夫!
反观其他九卿,除了少府刘舍这个特例外,任何九卿想要往上升、展望一下三公,都得先去做内史。
毫不夸张的说:在过去的汉室,寻常九卿平级调任内史,那就是妥妥的升官!
而这种普通九卿<太仆<少府≈内史<御史大夫<丞相的链状结构,又造成了一个十分操蛋的问题。
——上面的人不退,底下的人就上不去!
就好比丞相,要么老死病死,要么犯错被罢免;
否则,御史大夫永远都做不成丞相。
御史大夫无法‘亚相转正’,内史就做不成御史大夫,其他九卿也就无法得到出任内史、证明自己的机会。
继续往下——九卿不出却,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