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知又是何熏香。”
宝玉说着,用眼觑黛玉。
今黛玉日常吃的仍是人参养荣丸,只在贾母配药时一并配了。然她素性秉弱,偶感风寒,或嗽疾犯了,又需延医服药,熏得屋子一股药味,最令黛玉不喜。
宝钗听得宝玉问起,不觉笑道:“哪来什么熏香?我最怕那烟燎火气的。果真有什么香味,该是我今早吃的药丸子香吧。”
宝玉又闹着要尝宝钗的药,却被宝钗止住,惹得丫头们都笑了起来。
黛玉则问起宝钗服的是何等药。
原来这是是一名癞头和尚送来的方子。需得春天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白荷花花蕊十二两、秋天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白梅花花蕊十二两、又需次日春分晒干再要雨水之日的雨水、白露的露水、霜降的霜、小雪的雪各十二钱,调匀和丸药,还得蜂蜜十二钱,白糖十二钱,丸成丸子,装进旧瓷罐中,埋在花根下,再待发病时取出来吃,(注)
黛玉听罢,低头喃喃道:“这等费事的药,却是一两年间便做好了么?”
宝钗身后的莺儿笑道:“可是呢!我听得太太他们说,那癞头和尚给姑娘药方药引时,还赠了两句吉利话,说是要刻在金器上的,好像是什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玉一听,又惊又喜地将项上戴着的通灵宝玉取下。
“姐姐这两句话,可不和我玉上的是一对儿?”
那通灵宝玉灿若明霞,正面上方横写着“通灵宝玉”四字,其下两侧分别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两句。
宝玉将玉递到宝钗面前,忽记起黛玉还在一旁,又自悔莽撞,忙看黛玉。
此时黛玉却捧着茶,笑道:“那玉反面还写了什么‘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的话呢,也不知道宝玉你能除什么邪祟,又能疗什么冤疾,再知什么祸福?”
宝钗听着黛玉说,将通灵宝玉翻了过来,只见其上文字真如黛玉所说。
宝玉笑道:“那也不过是一些吉利话。天底下的吉利话大多如此,做不得真。”
黛玉冷笑。
“有时也未必不能做真呢。”
正如宝钗那药方,怎就能如此巧了,偏得了方子就能配齐?
若只如此也罢了。
黛玉听得“癞头和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