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泪痕呢?颦丫头,你方才问我什么?”
她隐隐听得黛玉提到“薛大哥哥”,又什么“科举”。
黛玉便指着信说:“你看这里。薛大哥哥还特意去了鸿安书院呢。我曾听父亲说,这鸿安书院有大儒授业,若能到那读书,定能有进益,同窗学子中或许还能出状元呢。”
宝钗此前已看过兄长来信,亦记得这段内容,只因鸿安书院前后,既有薛蟠访名医,又有薛蟠游古迹,宝钗便当薛蟠游玩途中顺便一观,才去了那鸿安书院。
今听黛玉说起,她惊觉薛蟠或许真另有打算。
科举?
古人未尝没有上了年岁才发奋读书,终考取功名的。若薛蟠真肯上进,实乃美事一桩。
宝钗见薛蟠待母亲与自己一如既往,还不再常惹母亲生气,不时让母亲宽慰,宝钗再不解薛蟠怎会性情突变,也不再多疑。
她忙问黛玉:“果真?只不知要如何才能到那鸿安书院读书?”
薛家再怎么生计消耗,家里也有银钱,可供薛蟠读书。
宝钗担忧的,无非薛蟠不愿入学,又或恶习难改惹是生非以至被逐出书院。
黛玉笑道:“这事急不来。薛大哥哥若真有这盘算,他去了鸿安书院一趟,就该有些了解了。他真想到鸿安书院去,第一样就得将字写好。书院要求学生写得一手好字,科举中又如何不要求字迹工整?待大哥哥写得一手正楷好字了,还要懂得如何做文章,文章能让书院的先生看中,愿意收他为学生,他才能到那里读书呢。鸿安书院每年考一次试,都是春季考的,大哥哥若要准备考试,也需花上一两年时间。”
宝钗听得暗暗点头。
黛玉之父林海乃探花出身,黛玉的老师贾雨村进士出身,她自是较常人刚更了解其中门道。
两人说了会子话,黛玉便要热茶喝。
莺儿从门外进来,笑道:“姑娘,林姑娘,我方可听得见稀奇事了!宝玉竟又要上学去呢,还多了个名为秦钟的伴读,是宁府小蓉奶奶的弟弟。老太太刚见了他俩,不知多欢喜呢。”
宝钗喜道:“这可真难得了,宝玉若真肯读书,将他看杂书那点时间花在正经书上,何愁不中?也不必姨爹总替他苦恼。待我哥哥回来,许也能让我哥哥和他一并做文章,两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