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热茶,热气从杯口飘飘曳曳的飘出来,在夏日并不显眼,若有若无的。
檀华听人讲课的时候,左手边放着书,右手边放着一张白纸。
她习惯一边听课一边偶尔记上几笔笔记。
——别人有能力,若己有之。别人美好明哲,他心里的喜欢他,超过了他口头的称赞。这样能够容人,用来保护我的子孙众民,也或许有利。
——别人有能力,就妒忌厌恶。别人美好明哲,却阻挠使他不能通向君主。这样不容人,用来也不能保护我的子孙众民,也很危险啊!
——国家的危险不安,由于一人;国家的繁荣安定,也许是由于一人的善良啊!
“古人有言,民讫自若,是多盘。”
道士讲完了一遍,檀华问了些问题,最后她重复了一句《秦誓》开篇时秦穆公引用古人的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都听取别人的劝告,就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她放下笔,看向桌案对面捧着书的道士,看着他的眼睛问:“《文侯之命》和《费誓》还没有讲。”
“为什么先讲这一篇?你有话对我讲?”
道士略微沉默,他说:“我没有话要讲。”
檀华从不认为做个听话的人就能够获得快乐和幸福。
如果一个人抛弃自己的想法,对自己不信任,而是像信奉神明一样信任给他建议和命令的人,那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即使那样的生活只有一天,一个月,也可以让那个听话的人过上一生一世的不幸生活。
而假如不考虑责任,给另一个人建议和命令是最简单的事情,不动大脑,嘴巴一张一合就行了。
檀华轻轻放下毛笔,她看向面前的道士。
徐道士看着她的眼睛,那双眼睛像水杏一样漂亮,含着潋滟光彩,但当他长久凝视的时候,却觉得里面含着魔魅的光彩。
让他想起刚刚在来到芙蓉殿时被他丢到湖水里的那把伞。
雨天的湖水格外寂静,一把伞坠下去只激起一个小小的涟漪,咕咚一声,就不见了踪影。
他坠入了永寿公主的眼睛里。
檀华笑了笑。
她伸出手揪住了道士的衣襟领口,纤长的手指,莹白如玉,她不用护甲,不涂丹蔻,指尖泛着淡淡的粉色。
隔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