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字,除却杨师道不大熟悉,其他几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初唐大佬。
他虽然不精通唐史,但因为爆肝在某音刷过‘贞观之治’,再加上平时也看了点初唐的各种野史,大致也能弄清楚现在贞观朝廷是个什么情况。
唐初实行的是群相制,除却固定的三高官官,尚书省左、右仆射,门下省侍中、中书省中书令属于宰相之外,其他官员,但凡是官职后面加了‘参豫朝政’、‘参议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衔,都是宰相,贞观年间的宰相数量一般都维持在十个人左右。
其中三省主官被尊为四辅,又叫做大宰相。
为了方便宰相们办公以及解决各省推诿内耗的问题,李世民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所有执宰同在政事堂办公,宰相们通常是上午在政事堂议事,下午回本署办公,军国大政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黜陟,均由政事堂会议商定,然后奏请天子批准。
而这会,尚书左仆射是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是高士廉,魏徵以特进知门下省事,实际上等同于侍中,中书令是杨师道。
(特进:正二品)
至于长孙无忌。
虽然目前只在政事堂兼职宰相,但身为天子第一外戚,‘自己人’的身份,宰相也没法比,从内侍唱名就能分辨出来,自从贞观十六年长孙无忌进封司徒之后,已经是唐初官阶最高者。
“咳,咳咳,咳咳咳…”
五人步入两仪殿,魏徵走的很慢,止不住的咳嗽着。
‘面色晦暗,虚白浮肿,气喘如牛,眼圈若炭,病的很重了,这还来上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