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到渔港,要先去交税。
河泊所的小吏坐在间小屋里,鱼汛期都在这收税。
他探出头来问,“带的什么?”
江盈知把一桶鱼丸拿给他瞧,小吏好脾气地说:“这不用缴,日用食物,杂鱼杂果蔬菜,竹草蒲草器物,农用器具免征课税。尽管去吧。”
“只别占着人家铺子前的地了,这样我们也没法子帮你。”
“怪道我说他见了咋不抓,”陈大发摸摸后脑勺,他一直还觉着是自己机灵劲上来了。
小梅也喜滋滋收回五文钱。
既不用交税,江盈知想,那就不用再苦兮兮蹲在墙角。
渔港的大道很宽很长,青石砖铺地,尽头是高大的城门。大道一边是商铺,酒旗招幌高悬,而另一边则为大大小小的鱼行鱼栈。
两边近海滩处则扎起很多棚子,渔民的棚子大多都是用竹子撑起,罩几张破布,卖的鱼鲞鮳头,蒸番薯糕之类。比昨天赶早卖的人多些,江盈知没瞧到上回卖鱼杂粥的女人。
陈大发帮忙把炉子移过来,而后蹲在一旁的海滩上,跟扯网的渔民打听闽省船户的事。
而小梅生起炉子,江盈知则在炉子前搭了一块略高出些的木板,她选的是背风处,沙子不会随海风飘过来。
一把三个的鱼丸在水桶里浮着,她拿出十几串放她做好的竹架上,凳子撑着,刚好能沥干水分,再盖一层洗过的布,能防风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