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刘备这边正向着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前进,各种麻烦也跟着接踵而至。
首先是人口问题,当年黄巾军在青州作乱时大量的百姓外逃,而今又纷纷返回乡里,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原本的村落不是被黄巾军损坏破败不堪,就是被外来逃难的百姓鸠占鹊巢,双方各不相让,大规模械斗时有发生,搞得当地的官吏们焦头烂额。
其次是粮食的问题,刘备削减赋税、开仓放粮的举动引得大量的人口回流,同时也吸引了周边的流民,导致的后果就是短短数月之间,平原郡的钱粮就消耗了大半,简单来说,就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旦了。再这样下去,等不到来年收获,平原国就要饿死一大片人了。
如果说以上两个问题还好解决,那么最难的就是土地问题了。流民们带来人口的同时没有带来土地,返乡的百姓又与外来的人员争夺,没有土地,怎么养活这么多人?虽然可以号召众人开垦山林,但毕竟杯水车薪。
此时的刘备确实还是太年轻,做事急于求成了。
眼看着刘府君愁眉不展,刘平心里却乐开了花,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吃瘪,另一方面则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果说刘备的举动有谁是收益者,那么无疑就是这些豪族了,土地大半都控制在这些人手中,流民在政府手中得不到土地,就只好来这些地主们手中租借,课粮高得吓人。而且,流民们没有编入户籍,这种情况下几乎等同于卖身为奴,饱了豪族的私囊,却亏了公家的粮仓。
面对这种窘境刘备一筹莫展,将众人请过来议事,商量一下解决的办法。
“不如向田使君借粮以应一时之急?”赵云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但终归治标不治本。
刘备点了点头,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如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