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在我的论文中,时空虫洞的基础采用了爱因斯坦-罗森桥(ER桥)的广义相对论解作为基础,结合霍金-哈特尔量子时空泡沫理论。”
“在高能级的粒子对撞实验中,微观虫洞(普朗克尺度至费米尺度)可通过高能粒子碰撞短暂生成,并通过卡西米尔效应引入负能量密度以稳定喉部结构。”
“理论上来说,虫洞形成时伴随瞬时引力波爆发,其频率范围在我的计算中为10^12–10^15
Hz。且粒子穿越虫洞可能导致信息丢失,类似黑洞蒸发或产生异常能量-动量不守恒事件。”
“.而基于论文中的计算数据推测,在85-135Tev能级的对撞实验中,粒子对撞的过程会生成拓扑缺陷(如磁单极子)或携带非局域纠缠的粒子对。”
“利用纳米束技术,我们可以将粒子束流密度提升至10^36
cm^-2s^-1,这完全可以通过动能量轨迹追踪探测器来进行追踪观察.”
会议室中,徐川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接下来的实验安排以及如同通过大型强粒子对撞机来探测时空虫洞存在性的证据。
尽管这并不是对整篇论文的报告讲解,仅仅是针对其中研究过程的一小段描述,却让在场的所有物理学家都沉浸在了其中。
简单的对自己的研究项目做了一个介绍后,徐川的目光扫视了一群目不转睛盯着他和荧幕的众人,继续道。
“.基于上述理论,通过环形超强粒子对撞机进行时空虫洞探测实验完全是可行的。”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对撞机的碰撞来形成一个真正的时空虫洞,只需要它在高能级的对撞实验中表现出皮米级时空曲率波动、真空涨落异常、能量非守恒事件、非标准模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