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八七班,又被称作“人艺班”。
目的呢,是为了给人艺输送人才,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而由人艺的老艺术家们亲自把关教学,这也是中戏前无古人的。
“……如今,福聚德老唐家的家业已经传到第三代。门脸儿正中门楣上并排挂着三块匾,'福聚德'居中,'鸡鸭店'在右,'老炉铺'在左……”
哦,就在他想要离开的时候,大排练厅里,一个不疾不徐的女中音绊住了他的腿脚。
“……一排木架子上挂着开好生的鸭胚子,那鸭子都吹好了气,抹上了糖色,一只只肥嫩白生,十分好看……”
鸭子?福聚德?
他想了想,还是轻轻地把大排练厅的门推开了一道缝,嚯,我说整个楼里静悄悄的,敢情人艺的老中青三代演员都在这呢。
大排练厅里,正中坐着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声音很是平和地念着,“前厅右边是福聚德的百年烤炉,红砖落地,炉火常燃。炉口有一副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银钩常吊百味鲜。横批:一炉之主……”
天下第一楼!
对,这就是天下第一楼的本子啊!
在人艺,《天下第一楼》与老舍先生的《茶馆》一道,是足以比肩并立的“双峰”,也是人艺当之无愧的看家戏,几代演员常演不衰!
且在北平人艺几十年的演出历程中,演出场次超过500场的只有三部戏:《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
江浔慢慢琢磨过来这个女人是谁了,天下第一楼的作者何冀平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