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二郎的安排了。”
回到沈府,沈商从百名奴仆中挑出二十来人留下,任命一位名为李仓的落魄书生作为府上这些奴仆的管事,顺便将李仓的母亲、妻子以及三位子女留下,又让沈海东留下主持府中之事。就带着剩下的几十余人开始浩浩荡荡的往青山而去。
十几辆马车,从玄武大街驶过,穿过青风镇的北门往青山行去。
不到一时辰,一众人就驻足在了青山脚下,沈氏祖宅东苑青龙大院的大门处。
此时巳时三刻,从沈氏祖宅中传出许多稚童清脆的朗读声,落在了刚撩开马车车厢门帘的汪伦耳中。
汪伦从马车上下来,从这里依稀能看到整个村中的面貌满,以及东面已经投入生产的各种工坊,非常满意的点点头,回过头对着也刚下来的沈商说道:“二郎,看了你说的确实不错。几月时间,这青山村真的发生了大变样啊!”
沈商谦虚道:“都是汪伯父治理有方!”
汪伦没好气的道:“你啊,你这是在点我这位县令大人不作为啊!”
沈商立马开口解释道:“汪伯父,小侄可没那意思。小侄作为流民逃难至此,发现这兴安县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才决定定居于此,这不就是伯父你的功绩?”
汪伦作为文道超脱境的先生,要不是因为自己老师辞官,自己也不会跟着在离开大周帝都雒邑,在景国这伯侯封地上任职一县之地的县令的。
对沈商话中的恭维哪能听不出,心中想到:“看来,飞云这位哥,比飞云以及他大哥要圆滑很多啊。”口中说道:“行了,二郎赶紧带我去瞧瞧你们沈氏族学,我要看看这个飞云在启蒙一道有何见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