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高祖、文景二帝在时我大汉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然黄老之学治国有余,强国不足,故而武帝登基后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我大汉。”
“由此可见,强国当因地制宜,顺应大势,而并非一成不变。”
“陛下贤明,欲要富国强兵,以图进取。若一味泥古于儒学,崇尚空谈,而不致力于农桑、水利、器械之发展,何以御敌?何以兴旺汉室?”
郭嘉并不正面应对郑玄的问题。
而是列举大汉摈弃黄老之学,改用儒学的例子,来论证新学的重要性。
郑玄神色平淡,说道:“农桑、水利、器械,固为要务,然此皆末也。儒学之根本,在于正人心、厚风俗。人正则国治,风俗淳则天下安。”
“若人人皆怀仁义之心,国家岂有不强之理?且夫治国之道,在于德治,而非以力服人。以德治国,则民心归之,此为长治久安之策。”
“郭司徒,公之变法图强、发扬新学之论,于强国虽有裨益,然儒学之根本,实不可废。”
“昔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又岂是仅仅靠管仲的改革变法?”
“更靠的是‘尊王攘夷’这一儒家大义!此大义让天下诸侯归心,齐国方能号令群雄!若弃礼义道德,仅恃武力与权谋,如何能服众?”
郭嘉深深皱眉,沉思不语。
郑玄见状继续说道:“秦以法家治国,严刑峻法,短短时间内便国富兵强,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