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短。”
“发行司每过段时间,还会回收破损的旧币,换成新钱,流通出去,若是折损太快,成本会很高的。”
禇遂良一听,想了想那种场景,顿时点头道:“皇上英明,确实如此,臣考虑不周,还请皇上恕罪。”
“没关系,你们也是第一次做,经验也都是在摸索中。”
李言尽量提着意见:“你们可以把纸张做的稍微厚一点儿,银票还是太薄了,容易损坏。在立钞法中,加强对宝钞的保护,刻意损坏宝钞者,以违法论处。”
“另外,旧钞兑换新钞,可收取一两文的成本费,损坏严重的,可以可以相应增加一些,损坏超过一半,则不予兑换。”
‘呃’
禇遂良一愣:“皇上,破损宝钞加收成本费臣明白,可超过一半,为何不予兑换,这不是让百姓白白承受损失吗?”
“这是为了让人们爱惜宝钞。”
李言脸色严肃的说道:“破损一半以内,可以说是无意损坏,或者时间太久了,保存不当等。若一半以上,就会有人故意钻漏洞,把宝钞撕成两半,前来换取新钞。”
“这个损失,朝庭承担得起吗?”
禇遂良一想,顿时一身冷汗:“皇上考虑周到,臣不及也,若非皇上提醒,臣差点铸下大错。”
“无妨,朕说过,都是在摸索中。”
李言摆摆手,淡淡的道:“现在所有的规矩制度都在建立中,你们要尽可能的把各种漏洞都想到。以后在实行的过程中,其是发现有新的问题,再及时纠正补弃就是了。”
“另外,宝钞的面额,也要规定一下,不能无序印制。”
禇遂良现在对皇上是心服口服,老老实实的虑心请教道:“请皇上示下。”
“一贯以下的,还是继续使用铜钱,这类小数额百姓用量很大,使用频繁。用宝钞不易管理,成本也太高了,所以提举司不印刷过小面额的纸币。”
李言尽量结合后世与当下的情况,取长补短:“一百贯以上的,也不印刷,留给那些钱庄,让他们继续经营。朝庭只印刷一贯到一百贯之间的,面额分为一贯、两贯、五贯、十贯、二十贯、五十贯、一百贯。”
“这七种已经足够用了,其他的再配以铜钱和银票,基本上整个体系就搭建完整了。”
“另外,在朕刚刚说的七种面额里,根据面积,再略略划分出大小,稍稍有些不同,让人一眼就能辨别面额。”
“在印刷的图案,颜色上,尽可能的也做出区分,比如不同面额的可以印上长城、雪山、高山、大海等图案,以示我大唐地大物博,体现四面八方的景色。”
“要在最大的一百贯面额上,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