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掌握了西域的命脉。这也是一项加强朝庭对西域管理的重要因素。”
“诸侯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儿。东厂要提前布局,抢在他们前面,掌控这条生命线,至少控制住六成以上的粮食,辅助朝庭掌握西域。”
“还有南粮北运,突厥每年冬天都要从大唐购入海量的粮食,一方面是两国贸易的巨大利益,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避免草原人活不下去而南下侵唐。”
“最后这一点儿,更是关系大唐的生死存亡,不得疏忽。”
“啊”
李象听到这里,有些傻了眼,之前他只考虑到大唐本身的用粮,现在经父皇提醒,这才发现,还有西域诸国,还有北方胡虏,一想到要供应两个不输大唐的辽阔疆域。
顿时有些慌张起来:“父皇,要是这样的话,现在关中的粮仓恐怕还不够。另外,关中自己自足都难,还要靠巴蜀和江南的粮食运来。”
“现在又要增加供养整个雪域、西域和突厥,儿臣看现在这个规模还远远不够。”
李言见李象还有一些起码的常识,赞许道:“不错,你能知道这些,足见你平时也是用了心的。”
“中南半岛的几部真腊,已被纳入我大唐管辖,这里一年三季,产的粮食足够应对西域的用度。只是朝庭在此地征不了多少粮,你可派东厂加大对这里的粮食收购,运往北方。”
“然后再加价卖给诸侯国,他们不是世家大族,就是功臣勋贵,有的是钱,不愁他们不买。”
李言犹犹豫豫的说道:“父皇,真腊离着长安地域遥远,关山重重,这运粮所耗,十去七八,不划算啊?儿臣了解过,东厂虽在这也有生意,可并不做粮食贸易。”
“现在可以做了,而且还要大做。”
李言思索一阵说道:“此地离大唐只有四千里,不过南部多山,粮食便宜,体积又大,确实不好运输。不过,你们可以重新规划一下,把真腊的粮食运往安南。”
“这一段距离比较短,路程也不难,甚至直接就可以在安南收购,那些粮商和本地商贩就能源源不断的把粮食运来。”
“主要麻烦的是后面,这些朝庭和东厂可以来,把安南的粮食运往巴蜀,再把巴蜀的粮食运往关中。如此分段接力,控制好粮食的价格,层层增加利润,朝庭从巴蜀就可以抽调更多的粮食到长安。”
李象眼神一亮,是啊,自己是怎么没想到。
若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简单了不少,不用朝庭派出海量的劳役和庞大的商队,几千里路程就能分解开来。每段都可以找当地的商队运输,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果然不愧是父皇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