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八年(1611年),高务实四十八岁,朱常灏十三岁。
政治上,江南船工罢市,要求模仿机工行会成立船工行会。由于此次罢市并无幕后黑手,也没有造成骚动与混乱,因此高务实并未采取强制手段,仍令应天巡抚与民间磋商,最终由朝廷提出“劳资共决”方案:允许成立行会,利润按工坊规模分级分配(小工坊四六分,大工坊三七分),首开东方“集体议价”先例,写入泰昌版《大明会典工商篇》。
同年,朝廷准许实学书院学生以“实习”为名直接参与地方治理,如应天书院学生主导南京护城河清淤工程,耗时三月竣工,节省经费三万四千两,高务实手书“实学致用”匾额相赠。
经济上,海外贸易额持续增长,南洋商路占七成,瓷器等高端商品在欧洲售价达成本十倍。京华商社由于已可通过埃及进入地中海贸易,首次于威尼斯设立分社,几乎垄断地中海贸易中的东方高端商品市场。
西班牙、葡萄牙对此大为不满,强调其与京华多年的合作不应遭到“背叛”。南王世子高渊亲自主持与之谈判,最终约定地中海贸易自由,大西洋沿岸贸易由西葡两国自行分配份额。
军事上本年无甚大事,反倒有一次小小的挫折。南洋舰队在东南非某地登陆,原本打算设立一处贸易据点,不料遭遇疫病,前后病死两百余人。高务实得知后,再次希望通过西班牙人获得南美的金鸡纳霜,然而忙乎许久才发现,西班牙人好像自己都还没发现……只好暂时作罢。
在高务实的支持下,朱常灏于今年开始独立批阅部分奏疏,如在“科举改制”相关奏疏中,他支持“实科占比提至四成”,并批示“经义固重,实务为用”。由于此时的大明朝野几乎是实学派一家独大,因此朝臣纷纷称其“明断如神”。
泰昌九年(1612年),高务实四十九岁,朱常灏十四岁。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