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毕,又是作揖,又是打躬。这一帮三老豪杰,素来对强秦不满,又见陈胜如此善待自己,异口同声说道:“元帅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社稷,功高无比,理应称王。”
有一个叫武臣的豪杰,本已随众人发表过自己的高见,也许是想拍陈胜马屁,也许是真的言犹未尽,长身而起道:“在下切切恳请陈元帅称王!”并陈述了三条理由,“陈元帅称王,一可彰元帅复立楚国之功;二可顺应广大民众之心;三可名实相符,以利治国、统军、理民。有此三因,陈元帅非得称王不可!”
此话正合陈胜之意,只是一时不便应允,总得谦让几句,微微一笑道:“起兵伐秦,顺应天意,功归诸将,胜何功之有?承蒙诸位抬举,举胜称王,胜自知无德无能,怕是有些不妥呢!”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尤以武臣的声音最为洪亮:“元帅不必过谦,请速就王位!若再推三推四,负了民望,这义军将不战自溃,还谈什么兴楚大业?”
陈胜见民情如此,不好再谦让下去,正欲答应做王,有卒来报,说有大梁两位名士前来。
胜略有不快道:“可问过他二人姓名?”
小卒道:“问过了,一名张耳,一名陈余。”
“张耳,张耳?”陈胜一边搔着头皮,一边自语道:“噢,我想起来了。”战国多君,大大小小的封君达九十五人之多,但最为著名的有四人: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有“四君子”之称,他们的共同爱好,喜欢豢养门客,其门客之众,数以千计。所谓门客,春秋时谓之士,是有才能者的通称。这个才能,又分三类,首先是文智之才,包括长于智计谋略,能言善辩。其次是勇悍刚烈,武艺超群。最后,才是有一技之长之人,即所谓的“鸡鸣狗盗之徒”。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