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今陛下年少,初即帝位,不应该与公卿在朝廷上决议政事。万一陛下判断失误,公卿们就会瞧不起陛下。天子称朕,应使臣下不见其形,只闻其声,才能使臣下慑服,长怀敬畏之心。”
胡亥原本就觉着每天临朝是件苦差事,闻听赵高之言,正中下怀,自此之后常居禁中,很少接见大臣,有事只与赵高一人商议,决定以后,由赵高向群臣传达。
于是,赵高便成了不折不扣的二皇帝。二皇帝就刑法和玩弄权术方面,确实是一个高手,但对于治国安民来说,也不比胡亥强到哪里。因害怕胡亥说他无能,赵高是报喜不报忧。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义之后,各地告急的奏章,如雪花似飘到咸阳,他一律扣压,概不上奏,直到陈胜在陈县称王,方有一个姓许的使者,将这张窗纸捅破。此人从陈县归来,也不知走的何人门路,居然潜进宫来,面奏胡亥。胡亥治国无术,也不想治国,却对诗文有些偏好,把朝中的博士召进宫中,吟诗饮酒,欢聚一堂。是时,正与众博士喝得高兴,听了使者的报告,满面不悦,向众博士问道:“一个小小的佣者,竟能聚众造反,还要攻城略地,据地称王,众卿以为可信吗?”
这些鸿儒,在儒学上大都有很深的造诣,但在玩弄权术、察言观色方面,却是一张白纸,异口同声道:“陛下所问之事,臣等尽知,那陈胜确实在大泽乡扯起了反旗,也确实占领了陈县,建了个张楚国,自称张楚王。请陛下赶快派兵将他消灭,不然的话,我大秦危矣!”
胡亥把脸一沉:“有这么严重吗?”
叔孙通见势不妙,忙趋前奏道:“陛下息怒,吾等是和您说着玩的。早在先帝在世之时,已经一统了天下,推倒了郡县的城郭,收缴了兵器,以示从此不会再有战争。陛下即位之后,继承先帝遗志,制定了严明的法令且颁布于天下,天下之人无不畏服,哪里还有人如此不识时务,起来造反呢?至于陈胜之流,实属一群鸡鸣狗盗之徒,何足挂齿,若实在不想让他们胡闹下去,只需陛下降一道御旨,命郡县派兵前去捕捉,即可万事大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