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可以说得上是勒着裤腰带,还要挨饿过日子。
所以别说买不到化肥,即便能买的到,大家也没那个钱去买。
因此在种地的时候,用的都是农家肥,跟张安家所用的,就是同一种法子。
“效果肯定是有的,多的不说,只要是沤好的肥,用来种庄稼的收成是不比肥料差的。”
农家肥跟化肥,就肥力而言,肯定是农家肥更贴近土地的兴致,更能释放自己的肥力,但前提是,一定的沤好才行。
要不然没沤好的,就不单单是肥力不够的问题,而且还会造成烧苗的情况。
在这里,张安就想给当年那个大锅饭的年代解释一下。
很多人都说,以前那个年代没有化肥,种下去的庄稼收成不好,才导致有那么多人饿肚子。
但其实,那么多人饿肚子,跟当时的收成好不好没关系。
之前有一次,张安跟黄二爷进山的时候,一老一少就聊起了以前的旧事。
从黄二爷的口中,张安得知了一些那个年代所经历过的事情。
其实在大锅饭时代最开始那段时间,大部分的人还是非常有干劲的,非常有激情。
那会儿田地里用的是正儿八经的农家肥,也是最精心的照料。
但当时的收成并不差,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收成最好的时候。
虽然没法跟这几年相比,不过那是种子的问题,其他的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毕竟这些年,国家在种子研究方面的投入早就已经初显成效,别的不说,就拿杂交水稻来讲,现在的产量比以前要高出一大截。
又有人想说,那几年收成那么好,为什么找不到相关方面记载。
这一点,张安也是在问过黄二爷他们以后,才找到答案的。
就拿长箐村来说,最开始的那几年的收成,已经是超了标的。
但非常无奈的是,当时周围的队友们都太过夸张,一个个胆子都比天大,什么牛都敢吹出来,一个赛一个的往上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真实情况被历史的大浪彻底掩盖。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张安,而王芳她们这一代人年纪都还小。
他们所记得的,已经是后面闹干旱的那段时间的事儿了。
最开始那些年的年景,记不住也比较正常。
但是好几个老人都曾经说过这时候,足以证明在最开始的那几年,地里的庄稼真的挺不错,年景比以往要好的多。
就拿长箐村这片水田来说,当时正常的产量在六七百斤左右。
但二爷爷他们几个老辈子每次过年的时候,都会回忆一番,非常肯定的跟张安说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