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由于太傅兼领河间相的卢植还在冀州,因此修书之事先交给郑玄等人为主导,让卢植在河间国气得暗自咬牙切齿。
要早知玄德欲修无所不容,卷帙浩繁之典籍,打死他都不会去河间国赴任,怎么也要在雒阳待着。
这下好了,他身为太傅却只挂了个虚名,实际主导的是郑康成。
而不同于在河间国生闷气的卢子干,郑玄在雒阳一边眉开眼笑忙碌接待着从各郡赶来的士族、豪族,一边招呼调任至雒阳的张俭、赵岐、应邵、荀悦,还有蔡琰等人先将汉王的二万余书卷整合汇编,再与其他人协商借阅之事。
这种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了,必须花费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修撰完,但对于郑玄来说,汉王能念及他年事已高,近来身体欠佳,惟恐时日无多,能让他来起开头,已是极为不错了。
以卢子干的身子骨,至少可以比他多活数年,竟然也要和他争,真是不将多年挚友之情放在心上。
郑玄摇了摇头,在心中不满的暗道。
“康成公,听闻大王欲用左伯纸代替竹简、木牍以修书籍,此事是否尚有欠妥?”
南阳邓氏也派遣儒学最高者,前来打探修书之事。
在得知这般工程浩大之书,竟然不用竹简反用纸张代替,这让两鬓斑白的老儒士忍不住有些惊愕,竹简虽然沉重,但比起纸张却不怕水,也不会轻易折断毁坏。
何况竹简与木牍从周代至今已用八百多年,为什么要舍弃竹简,而选择易湿的纸张。
虽说汉王已经在各州郡下令“以纸代简”,但汇编如此多字的典籍,不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